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发布提醒称,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据了解,考生遭遇招生诈骗的常见情形是:“一不小心”上了虚假大学——只要不在教育部公示名单里的办学机构,就是虚假大学。
一些考生是怎么落入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等招生骗局的?这些招生骗局何以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治理?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轻信包过实为自考
艺考生遇违规招生
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王芳(化名)是今年高考应届艺术生,一度以为自己很幸运、能上个本科的她,现在可能“连个好点的大专都没得上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底说起。当时,王芳颇为焦虑,因为她转为艺考方向的时间较晚,专业课成绩相对不佳。准备报校考(艺术类院校对于高三年级艺术类考生单独进行的考试)时,她在多个艺考生常用的App上发帖求助,不久便收到一名自称某高校招生老师的回复:才艺展示没那么局限,只要上得了台面就可以。
为获取更多信息,王芳加了这名招生老师的社交账号。老师对她非常热情,极力推荐王芳上其所在高校的助学班,称“我们学校有编导专业,今年是好机会,扩招一千人”。
王芳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她反复向这名招生老师确认助学班是否为全日制?均得到肯定答复:“是全日制的,有全日制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我本来半信半疑,但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聊天,就像朋友,他说可以直接走亲属关系的名额,但不能外传。”王芳说,老师很关心她的生活,高考前还在鼓励她,称学校的每名老师都有5个内部名额,交400元就能保证她的校考直接通过。
2023年1月,王芳支付了400元费用。招生老师随后告诉她,初审已经通过了。
记者查询发现,助学班全称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学班,是教育部针对上不了统招本科的学生的一项政策,允许部分教学资源有剩余的本科院校开办助学班。考生入学之后接受全日制的授课和管理,但修满学分后授予的是自考本科学历,并不是统招的全日制本科学历。
但王芳发现这一问题时为时已晚。“以为有了不错的保底学校后,我就放弃了校考,回学校学习文化课了,现在自己文化课考的分数也不理想,如果不去助学班,连个好点的大专都没得上。”王芳说,而去助学班,一年学费好几万元,花这么多钱却只能得到一个自考学历,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有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其本身并不具备进行高等学历教育的资质,所招收的学生须通过参加成人高考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方能取得学历学位,却往往使用‘包过’‘包录取’‘不用上课’‘不用考试’等广告,或宣称为全日制学历等进行违规招生,考生要提高警惕,谨防受骗。”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说。
号称交钱就上大学
涉及非法招生诈骗
王芳的经历不是孤例。
上海市静安区的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身边人的经历:前两年,她家里住了一位高考生,孩子考的很不理想,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她家的信箱很快被“大学录取通知书”塞满了,“从名字看,这些学校都大有来头,后来我们一一认真核实,全是野鸡大学,大家白高兴一场”。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近年来遭遇高考骗局的考生不少。
在一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多位网友吐槽××学校为“骗子”,号称交钱就能帮助考生上理想的大学。记者自称是一名湖南应届高考生,成绩330多分,联系上该学校招生老师进行咨询。
对方告知,这个分数有点低,而且“时间太晚了”,本科“悬”了,但可以保证上好的公办专科。“只要花2万元,100%可以上一个好的专科。”对方给出了两种选择:一是保证100%去目标学校,价格是2万元;二是支持填报,不保证学校的质量,价格是几千元。“我们主打信息差,哪所学校缺人,可以把你搞进去,就这样子。”
当记者说不能上本科遗憾时,该招生老师说可以运作“专升本”,专升本也有两种方案,需要额外交钱,“专升本之后就是全日制本科了”。
然而,记者在第三方商业查询平台上查询发现,这所“××学校”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范围是“中职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招生老师所说的显然超出了企业注册所填写的经营范围。
“为争取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将招生代理权承包给中介机构。他们打着高校的旗号去招生,利用信息不对称,混淆民办高校的办学身份,非法颁发或伪造学历证书。”蔡海龙说。
他分析道,这实际上是虚假承诺。考生先进入专科类职业学校读三年,拿到专科学位之后,再经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授权给有资质的学校进行考核,前往普通高等学校里面去读两年书,通过答辩之后可以获得本科学位,但这也是以考生完成一定的学业、达到一定的水平并通过考核为基础,不可能保通过。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经营范围超过了注册范围,或者一些培训机构、成人教育机构,通过自学考试的渠道参与其中,涉及非法招生和诈骗问题。”
招生骗局屡禁不绝
生存空间正在变小
记者注意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的设立、组织和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那么,为何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绝呢?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分析称,作为一种诈骗的特殊方式,虚假大学利用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不对称和花钱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进行诈骗。
在蔡海龙看来,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而随着文凭主义的兴起,一些用人单位在人员聘任、职级晋升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学历学位证书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这无形之中就为虚假大学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前不久,相关平台公布了国内392所虚假大学名单,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储朝晖指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虚假大学生存空间正在变小。“我的基本判定是,现在在中国境内实际还在开展活动的虚假大学的数量不是很多了,真正在运作的没有名单上面那么多。”
北京前进大学在虚假大学名单上,记者查询北京前进大学网站发现,只能打开一个主页,而点击学校新闻等选项,已经打不开了。
储朝晖分析称,虚假大学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利诱,一些机构给考生和家长甜头,表示可以降低分数优先录取;还有一种打灰色的擦边球,典型的就是中国邮电大学冒充北京邮电大学。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可以辨别第二种情况,但往往难以辨别第一种情况,再加上迫切希望通过考试、考上好大学的心态,就可能受骗。
蔡海龙认为,对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予以规范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少,也是虚假大学实施招生骗局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但这属于部门规章,所具有的效力等级较低,且适用范围限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实践中对虚假大学的规制有限。
2023也要小心这些学历提升骗局
162 2023-07-07 学理教育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发布提醒称,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据了解,考生遭遇招生诈骗的常见情形是:“一不小心”上了虚假大学——只要不在教育部公示名单里的办学机构,就是虚假大学。
一些考生是怎么落入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等招生骗局的?这些招生骗局何以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治理?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轻信包过实为自考
艺考生遇违规招生
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王芳(化名)是今年高考应届艺术生,一度以为自己很幸运、能上个本科的她,现在可能“连个好点的大专都没得上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底说起。当时,王芳颇为焦虑,因为她转为艺考方向的时间较晚,专业课成绩相对不佳。准备报校考(艺术类院校对于高三年级艺术类考生单独进行的考试)时,她在多个艺考生常用的App上发帖求助,不久便收到一名自称某高校招生老师的回复:才艺展示没那么局限,只要上得了台面就可以。
为获取更多信息,王芳加了这名招生老师的社交账号。老师对她非常热情,极力推荐王芳上其所在高校的助学班,称“我们学校有编导专业,今年是好机会,扩招一千人”。
王芳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她反复向这名招生老师确认助学班是否为全日制?均得到肯定答复:“是全日制的,有全日制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我本来半信半疑,但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聊天,就像朋友,他说可以直接走亲属关系的名额,但不能外传。”王芳说,老师很关心她的生活,高考前还在鼓励她,称学校的每名老师都有5个内部名额,交400元就能保证她的校考直接通过。
2023年1月,王芳支付了400元费用。招生老师随后告诉她,初审已经通过了。
记者查询发现,助学班全称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学班,是教育部针对上不了统招本科的学生的一项政策,允许部分教学资源有剩余的本科院校开办助学班。考生入学之后接受全日制的授课和管理,但修满学分后授予的是自考本科学历,并不是统招的全日制本科学历。
但王芳发现这一问题时为时已晚。“以为有了不错的保底学校后,我就放弃了校考,回学校学习文化课了,现在自己文化课考的分数也不理想,如果不去助学班,连个好点的大专都没得上。”王芳说,而去助学班,一年学费好几万元,花这么多钱却只能得到一个自考学历,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有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其本身并不具备进行高等学历教育的资质,所招收的学生须通过参加成人高考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方能取得学历学位,却往往使用‘包过’‘包录取’‘不用上课’‘不用考试’等广告,或宣称为全日制学历等进行违规招生,考生要提高警惕,谨防受骗。”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说。
号称交钱就上大学
涉及非法招生诈骗
王芳的经历不是孤例。
上海市静安区的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身边人的经历:前两年,她家里住了一位高考生,孩子考的很不理想,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她家的信箱很快被“大学录取通知书”塞满了,“从名字看,这些学校都大有来头,后来我们一一认真核实,全是野鸡大学,大家白高兴一场”。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近年来遭遇高考骗局的考生不少。
在一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多位网友吐槽××学校为“骗子”,号称交钱就能帮助考生上理想的大学。记者自称是一名湖南应届高考生,成绩330多分,联系上该学校招生老师进行咨询。
对方告知,这个分数有点低,而且“时间太晚了”,本科“悬”了,但可以保证上好的公办专科。“只要花2万元,100%可以上一个好的专科。”对方给出了两种选择:一是保证100%去目标学校,价格是2万元;二是支持填报,不保证学校的质量,价格是几千元。“我们主打信息差,哪所学校缺人,可以把你搞进去,就这样子。”
当记者说不能上本科遗憾时,该招生老师说可以运作“专升本”,专升本也有两种方案,需要额外交钱,“专升本之后就是全日制本科了”。
然而,记者在第三方商业查询平台上查询发现,这所“××学校”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范围是“中职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招生老师所说的显然超出了企业注册所填写的经营范围。
“为争取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将招生代理权承包给中介机构。他们打着高校的旗号去招生,利用信息不对称,混淆民办高校的办学身份,非法颁发或伪造学历证书。”蔡海龙说。
他分析道,这实际上是虚假承诺。考生先进入专科类职业学校读三年,拿到专科学位之后,再经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授权给有资质的学校进行考核,前往普通高等学校里面去读两年书,通过答辩之后可以获得本科学位,但这也是以考生完成一定的学业、达到一定的水平并通过考核为基础,不可能保通过。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经营范围超过了注册范围,或者一些培训机构、成人教育机构,通过自学考试的渠道参与其中,涉及非法招生和诈骗问题。”
招生骗局屡禁不绝
生存空间正在变小
记者注意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的设立、组织和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那么,为何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绝呢?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分析称,作为一种诈骗的特殊方式,虚假大学利用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不对称和花钱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进行诈骗。
在蔡海龙看来,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而随着文凭主义的兴起,一些用人单位在人员聘任、职级晋升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学历学位证书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这无形之中就为虚假大学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前不久,相关平台公布了国内392所虚假大学名单,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储朝晖指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虚假大学生存空间正在变小。“我的基本判定是,现在在中国境内实际还在开展活动的虚假大学的数量不是很多了,真正在运作的没有名单上面那么多。”
北京前进大学在虚假大学名单上,记者查询北京前进大学网站发现,只能打开一个主页,而点击学校新闻等选项,已经打不开了。
储朝晖分析称,虚假大学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利诱,一些机构给考生和家长甜头,表示可以降低分数优先录取;还有一种打灰色的擦边球,典型的就是中国邮电大学冒充北京邮电大学。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可以辨别第二种情况,但往往难以辨别第一种情况,再加上迫切希望通过考试、考上好大学的心态,就可能受骗。
蔡海龙认为,对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予以规范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少,也是虚假大学实施招生骗局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但这属于部门规章,所具有的效力等级较低,且适用范围限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实践中对虚假大学的规制有限。
标签:暂无标签
来源:学理教育
上一篇:成人考试不同情况报名条件须知
下一篇:各类考试之前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院校
江西工程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湖北理工学院
省属重点
立即报名九江学院
省属重点
立即报名南昌工程学院
省教育厅直属
立即报名长春工程学院
省属重点
立即报名长春工业大学
省属重点
立即报名江西科技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省属重点
立即报名热招专业
财务管理
广西科技大学
专升本
市场营销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专升本
软件工程
渤海大学
专升本
电子商务
江西工程学院
高起本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高起专
工商管理
九江学院
专升本
网络工程
江西工程学院
专升本
公共事业
广西科技大学
专升本
中医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专升本
物流管理
渤海大学
专升本